1. STEP Intern background

  • 项目名称:Student Training in Engineering Programme (STEP)
  • 面向对象:“对计算机领域充满好奇的包括女生在内的本科二年极少数群体”
  • 实习安排:暑假期间12周左右,软件项目
  • 面试流程:
    • 1月左右投简历,英文简历(建议用校园邮箱发,我第一次是用个人邮箱发似乎没成功…成功的标志是收到了一封系统的自动回复邮件)
    • 两轮coding interview,第一轮的告知邮件有面试指导,需要科学上网,白板程序写code,主要是数据结构与算法,还会聊一聊项目经历(大作业也可以),因为是一边面试一边发offer,所以面试要尽早
    • team match,双向选择,大致会告诉你match上的项目大致方向,比如我的是一个偏前端开发的项目
  • (上述信息为个人回忆,官方信息可以参考)公众号:谷歌招聘包打听

2. Tech

我做的是网页开发,虽然是内部使用的工具,但是会进production。具体的细节并不方便讨论,只是谈一谈做这两个多月开发的一些收获。
这是我第三次做网页,不过这次更加偏重前端,用到的技术栈有:angular, typescript, proto, golang还有熟悉Google内部的各种开发环境,都是现学现卖。学习的时间大约花了两周半,后面又花了一周左右调研一个绘制chart的工具包,于是开始正式写code。Google的内部开发环境真的香,我离开后最想带走的是IDE的自动补全AI,还有自动帮我添加环境依赖的功能(大部分时候它都挺管用),代码库、moma、YAQs都好方便,这里很大程度上治愈了我对于配环境、读官方文档的恐惧。
在大厂写code和写作业最大的区别,不再于代码怎么work、能不能work,而是软工课里最常忽略的各种工程规范,要注意代码可读性、可扩展性、可维护性、安全性。但是软工课里难以理解这些概念也是正常的,大作业做完了也不会有人用,做工程本来就是有需求然后有动力去做。还有实现一种功能的办法有很多种,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一些trade off,有的办法很好,但是学习它需要花很多时间和人力。还有完成一个工程的路线,最开始要定义各种接口,最好一开始就考虑清楚以后不能最好不要修改,中间需要切分各个功能块的逻辑,使得提交给别人审核的代码长度是可接受的,还需要思考有哪些代码是逻辑类似可以复用的,最好集成在一起,有些hard code的constant应该合在一块表示,避免之后维护的时候需要多处修改。这个项目之后还要继续开发,为了方便后面的人开发与维护,变量和函数的命名、bug/more feature的注释,以及一些并不是很能通过直觉察觉的地方也需要记录。有些bug是经验式的,比如NaN在js和proto里解析的区别,比如log(0),比如timestamp为什么突然算成了四千多年。
如何向别人解释、展示自己的项目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,如何组织一个项目它的impact、difficulties和future plans,design doc和presentation需要涵盖什么,重来一次,我大概会早一点开始准备,让内容更丰富一点。

实际场景比学校要复杂很多,工程和人生大概都是如此。

3. Enjoy work-life balance

在Google这段时间,体会更深的一点是惬意和精彩是可以同时成立的。
我喜欢装潢富有小心思的会议室,我喜欢micro kitchen里的小零食,我喜欢cafe里咖啡醒神的气息,我喜欢周二周四的下午茶还有周五四点下班后的tgif,我喜欢game room里的一切,🎱桌、foosball、🏓台、PS5。

我喜欢这里玩乐的氛围,我喜欢运气爆棚地在实习的开始和结尾参与的两次off site出去玩,喜欢这里有Olympic sports,飞盘,羽毛球 club,喜欢时不时收到周边小礼品和swag的惊喜,喜欢能够在cafe学习咖啡拉花。

我喜欢这里的朋友们,我会怀念和ziruo一起看戏,和yuwei一起打分手厨房,和另一位yuwei一起打乒乓球,和xinran一起打羽毛球,和yuzhu一起聊天儿打桌球,还有yinuo、jiayi、yuchen、xintong,还有我的学姐liting,她是我现实中遇到的第一个能够举杠铃的肌肉美女,竟然能够在北京的公司相遇南方的家人,是一种何其特别的缘分。

我喜欢我所在的team,每次有问题的时候,我都可以没有顾虑地reach out他们,我的host、cohost、tech lead还有其他帮助我的人们,他们是专业、善于表达而且友善,而且是生活里很有趣的人,也是我想要成为的人。

4. Mumbling

上大学后,我很多时候在赶路,甚至还没有想好到底要去到哪里。
因为探究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令人生畏。光是思考并不能得到答案,读研、读博、工作、出国这些选项到底意味什么,幻想与现实之间有多大的差距,而尝试又意味着试错的风险。又或者,我其实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真实的答案的不完美性:本科毕业去大厂工作意味着可以马上经济独立,先人一步积累工程经验、升职加薪,但是离开了象牙塔,生活的鸡毛接踵而来,租房、通勤、看病都要一个人面对;继续留下来深造,做科研看上去更有令我振奋的挑战性,也许可以避开当下的hiring freeze,有更多的工作选择,但也只是也许,我选择的方向在未来的发展如何,都是未知数;出国,内卷没有那么严重,work-life balance且充满异域风情和新鲜感的生活在招手,但是这片土地上有我熟悉的一切,有我爱的人们,有我的血脉和文化……
这个夏天,因为有一些闲暇的时间,也有了一笔自己挣来的积蓄,我慢慢地有了一些勇气去正视这些问题,也开始正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。我遇到了很多人,他们身上也没有答案,更没有给我的答案。但倘若佛陀乔达摩的法义真的存在,能够教诲我我如何实现最通达圆融的人生,这样的人生反倒没有那么有趣,我更愿去相信悉达多的办法,去仔细倾听我所在的这条河水。